設計文化符碼應用於建築設計的探討(修改)
-以故宮南院為例-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化,是人們生活的知識與經驗所累積起來的一種體現,根據地域的不同,全球各地有著不同的文化。有些地方的文化特色是由於氣候,由於氣候的不同,建築物的形式也因此而不一樣。
比如中國古時南方的欄杆式建築與古時北方的穴居。又人文思想上的不同,東西方建築物上的表現也不一樣,比如東方傳統建築最常見的「燕尾頂」,有如帶著古時官帽般,有著階級的象徵。西方傳統建築,因熱衷於探索自然定律與宗教信仰的影響,發展出的羅馬競技場、帕德嫩神廟.......等,在規律中帶有時代的思想。
本研究研究設計文化符碼應用於建築設計,目的為了解文化對建築設計上的影響。了解在現代,我們是透過甚麼思維來進行設計、透過甚麼方法來進行設計。本研究以「故宮南院」為例,探討華人文化如何運用於建築物上。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文化
文化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義,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起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使其適應自然或周圍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文化」在漢語為「人文教化」的簡稱。有「人」才有文化,「文」是基礎和工具,包括語言和文字;「教化」人群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共同規範,因共同規範產生、傳承、傳播及得到認同的過程和手段。
2-2 文化符碼
文化符碼為一個文化的意義與象徵。(楊裕富,2015)而不同的文化都會累積出其造型文化符碼,或說圖騰。可能因為神話故事、可能因為民族記憶、可能因為日常生活,這些文化符碼可分為:
東方如十二生肖、龍、鳳、麒麟.......等幻想或現實生物,或者信仰上的福祿壽、八仙、天上聖母.......等。西方則為耶穌、上帝、天使、惡魔、獅鷲、魔龍.......等。
(2)語文轉化之造形符碼
因語言而發展出來的一種象徵,東方比如三陽開泰的三陽又諧音「三羊」、五福臨門的福諧音「蝠」,動物與文字間的相關性,造就了人們使用其造形來打造飾紋。
(3)定型化的吉祥話與吉祥畫
如花開富貴、吉星高照、玉質蘭心......等,其語彙中的植物、礦物、星宿皆傳達了當代的環境所有的東西與歷史。
2-3 文化符碼理論架構
「文化符碼」(或說符號)為「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所延伸出來的概念,由語言學的核心人物,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提出,其思想主要為在闡述一個符號、一個詞語它所代表的意義是隨意約定俗成的,且也因為是約定俗成的,所以並沒有特別的意義,只是一個代表。
而由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在1964年《符號學體系》一書中所提出的概念。其闡述的理念比如獅子一詞所指的意思是一種貓科動物,但是也有些人認為獅子這一詞代表著勇氣、王者風範、貪婪......等意思。意思就是文詞不只有單單表面的意思,甚至還有隱喻、甚至更深層的意涵所存在。
而後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則結合索緒爾和巴特的理論,提出「符號」所代表的意涵並沒有所謂的絕對,因為就像我們平常跟別人解釋某個詞的意思時,我們都會以其他詞語來輔佐我們解釋,符號並沒有所謂的絕對,其意思是根據所述說語句的上下文來判斷其意思。
楊裕富教授文化符碼理論的生成,就是結合文化的理念與法國文學家巴特的符號學理論的精華,而推演出設計文化符碼理論,以符號學為基礎,分析語言以外的各種現象的結果。
楊裕富教授的文化符碼分為三個層次:
(1)策略層次:
涵蓋說服的策略、說服的立場、空間權力與意識型態的解讀,藉此瞭解設計的立場或手法,以及設計者不明自白的部分。簡單來說就是設計時以傳達甚麼東西為目的,並利用人們對於文化的不了解來吸引其目光,並在了解過後加深認識。
(2)意義層次:
這一層次為設計作品的故事層次與語意層次。 設計時我們以說故事的方式來為所做的設計活化、合理化,賦予其一個劇本。當然,此劇本所要傳達的必須站在當時代背景、人文、環境、生活來考量,才能了解其意涵與真正的意義與所扮演的角色。
(3)技術層次:
主要在分析設計作品的美感層次與媒材層次,探討符號帶給人們的判斷、心理影響,或者材料帶給人的效果,無論生理或是心理。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 |
羅蘭‧巴特 |
雅克·德里達 |
第三章 研究內容
本研究內容以故宮南院為例,因此分析之前會先帶來有關於故宮南院的建築團隊、設計過程,並以設計文化符碼理論來為其進行分析,探討故宮南院設計案例。
3-1 姚仁喜〡大元建築工場
姚仁喜為台灣的建築師,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並於1985年創立建築事務所「大元建築工場」。其建築團隊代表作有坐落於宜蘭的蘭陽博物館、新竹高鐵站、高雄中鋼總部大樓、台北台灣戲曲中心,其建築團隊擅長大型公共空間、博物館、辦公大樓......等等。
姚仁喜 |
3-2 故宮南院
故宮南院坐落於嘉義縣太保市,與嘉義高鐵站十分接近。其文化符碼以中國傳統水墨畫之「濃墨」、「飛白」及「渲染」三種筆法為概念發想,發展出虛、實量體相互交織的流線形體。
實量體為「墨韻樓」,主要功能為展廳及文物庫房;虛量體為「飛白館」,功能為接待大廳、博物館教育空間、餐飲及紀念品商店等。中央走道自南端至美橋開始,以蜿蜒曲線穿入虛、實量體所圍塑之中庭,即為渲染。這三道曲線,同時也象徵著中華、印度及波斯三個古文明,在歷史長河中匯聚交流,衍生出燦爛多元的亞洲藝術文化。
博物館建築之結構與設備,在抗震、防洪、 環保、安全防災、智慧、便利、舒適等各方面,皆以最高標準進行設計,基礎隔震配置210顆摩擦單擺支承隔震器,可發揮隔震效果。防洪設計以博物館一樓樓版設計,高程為11M,高於200年重現期水位高程。建築物本身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及智慧型建築候選證書。
故宮南院之所以坐落於太保的原因,就是為了達成「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的理念」,以「藝術扎根」、「連結在地」、「推廣亞洲多元文化」為三大努力方向。
故宮南院樣貌 |
故宮南院樣貌 |
故宮南院樣貌 |
3-3 故宮南院的文化符碼
水墨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華夏文化的代表,水墨的表現闡述了文化的思想,透過無彩色在紙張上的揮灑,來傳達欲傳達的畫面、力道、形象。除此之外水墨最重要的就是構圖,一幅好的水墨畫,其構圖畫面是可以引人深深去思考的。
而故宮南院以「濃墨」、「飛白」、「渲染」為主軸,本研究在此探討其意義。
(1)濃墨:
墨分五彩,焦、濃、淡、乾、濕。隨著水分的不同,墨也呈現出不同的形象,而濃墨在水墨中為最重要的重點呈現,如植物花卉。
(2)飛白:
飛白為水墨中,筆劃中間夾雜著的白痕,能帶給人飛動的感覺,故稱其為飛白。宋黃伯思《東觀餘論》記載中提到:「取其若絲發處謂之白,其勢飛舉為之飛。」
在書寫中運用力道的不同、墨的濃淡來使筆下產生飛白,與濃墨產生對比,以加強作品的韻律感和節奏感。若以實比喻濃墨,飛白則為虛。
(3)渲染:
渲染為淡墨,利用紙張吸水的特性。讓充滿水分的墨於紙張上擴散開來,用來營造畫面的氛圍。渲染界在濃墨與飛白之間,或說虛實之間。
飛白 |
3-4 文化符碼層次分析
本研究以楊裕富博士的文化符碼理論來進行故宮南院於建築設計上的分析如下:
(1)策略層次:(修改)
前文提到故宮南院的理念為「藝術扎根」、「連結在地」、「推廣亞洲多元文化」這三大點。其坐落於嘉義偏鄉的太保最主要的目的除了要帶動觀光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連結南北差異並將華夏文物推廣於外海。因此其位置的選擇以不明自白。
而為何以水墨做為主題,是因為水墨在中國最為代表東方人文思想,傳入台灣後更傳承下去。水墨雖然簡單、沒有色彩,但也正因為其簡單,更能細細去品味其中欲傳達的東西。做為南院的設計文化符碼是再適合不過的。
而故宮最一開始以太極做為設計出發點,但在台灣地方意識抬頭。若以太極做為符碼又太過中國化,民眾接受度或許不高。因此故宮南院以同為代表太極實虛的水墨技法來修正建築設計的解釋。
(2)意義層次:
故宮院長馮明珠,於採訪中提到:有南部鄉親好友跟我說,想更親近國寶文物、親眼看到古文物。為了滿足民眾的需求,更加快了南院的興建計畫。而故宮南院的符碼也受其影響,其造型配合人文意義各有不同的表現。濃墨的墨韻樓,功能為展廳與文物庫房,代表著歷史傳承下來的文物、知識;飛白的飛白館功能則為現代的大廳、教育中心、禮品中心,代表著對於現代人的教育。渲染的主要大道、至美橋則穿梭於兩者之中,代表著人們本身,連結著從前以及現在。其文化符碼不只代表人文更代表著傳承。
(3)技術層次:
墨韻樓以古銅器的紋路與外型做為裝飾,利用光影的變化打造出龍紋,加深了華夏的文化氣韻。飛白館則以玻璃帷幕來傳達虛量體,襯托出墨韻樓的建築外牆的龍紋。其符碼意義讓人一目了然。
至美橋是一座跨湖景觀橋,整座橋在低空形成一道由水面拔然而起之優雅雙圓弧線,橋面跨徑約142公尺,為避免湖中落柱影響原有人工湖底防水效果,選擇以不落橋墩之結構形式,採用大跨度鋼骨單拱橋,橋體結構以不張揚之輕量化設計為原則,結構支撐僅依賴主拱與S型橋面板間的拱樑與肋板,25根長度與角度都不相同 的拱肋,隨橋面板的彎曲形成變化的序列,呈現出視覺上角度漸變的韻律感。
為讓拱肋元素清晰表現並考量橋面與遮陽板排水,橋面中央採空縫設計,可供遊客在橋面上左右穿梭與停駐,觀看兩邊湖面之不同景色。橋面本身稍向南傾斜,橋面南北端高程差1公尺,彷彿輕點水面,營造橋體之輕盈感。
第四章 結論
本研究之經過文化符碼三層次分析後,發現故宮南院的文化符碼,並非只是單一圖像,而是利用了技藝的技法來闡述其建築。而也因為這些技法的表現,讓人們去思索說建築欲傳達的意義是甚麼。符合德雅達所述:符碼一體兩面,除了字面的意義更擁有著更深層的意義。濃墨是種強調的技法,轉化於建築上則是過去;飛白是種勾引人思緒的技法,轉化於建築上則是現在;渲染是種營造氛圍的方法,轉化於建築上則是利用人們的活動來活化空間。
故宮南院於設計文化符碼上的呈現是相當出色的,先不論其耐震、防水、防火、防風,其用最簡單的符碼、最直白的方式來傳達南院存在的意義。且用最精巧的手法來迴避爭議的建築。
參考資料:
(1) 楊裕富,2015,《設計美學》,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 楊裕富,2004,《創意將作:建築與室內設計》,新北:田園城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